10月23日上午,杭州橄榄树学校迎来了剑桥大学副校长大卫·卡德维尔教授(Prof. David Cardwell)。本次,他将访问7所中国的学校,而橄榄树是浙江省首站。
对于橄榄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师生与世界顶尖名校共话的机会,更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发现自我的过程。
“你好!”一句中文,瞬间拉近了与橄榄树师生的距离。而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是关于剑桥大学和英国名校申请解读和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分享,以及教育思维的碰撞。
走进橄榄树校园,东门的红砖与三棵橄榄树就足以吸引眼球。而同样让人无法拒绝的,是在二楼走廊,拍下一张蓝色跑道的俯瞰图。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走过橄榄树六年砥砺校史,是在校园随处可见的橄榄树孩子们的日常作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我们展示的是橄榄树学子于世界各地名校的成果,而不仅仅是剑桥大学。
知道他要来,橄榄树的孩子们异常兴奋。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想要问他的吗?七年级的孩子推荐他去尝一尝学校食堂二楼的螺蛳粉,高中的孩子则提问“在剑桥大学是否有关于燃料电池无人机(Fuel Cell UAV)的研究?”
在今天正式演讲前,他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您认为,徐志摩和莎士比亚谁是更浪漫的诗人?”
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莎士比亚和徐志摩谁更浪漫?答案当然是徐志摩!他留下了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或许,我今天要说的内容也会和徐志摩的观点产生一些共鸣。
剑桥大学是一所曾经派遣高级教授到中国面试本科申请者的大学。而你的身上,是否拥有他们寻找的特质呢?
大卫·卡德维尔教授从培养国际人才这一目标理念出发,延申到了剑桥大学以及乃至整个罗素大学集团的教育。这背后不仅仅是学生人格的塑造,更有家校关系的培养与科学严谨的升学规划。对于初中和高中生来说,面对选课、目标、兴趣容易产生过犹不及的认知偏差,而橄榄树学校内配备21位全职升学指导老师,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发现兴趣、科学规划目标并为之付诸行动。
剑桥大学严苛的申请中,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对学科的知识积累与无穷的热情、对知识产生兴趣并有孜孜不倦的主动性,对需求和变化的自信应对能力,对未来更具前瞻性的思考…… 而这一切都将回归教育的本质。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各自的好奇心,来解决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案例,在意义建构后,产生知识的迁移,并终身学习。这不正是橄榄树学校一直践行中的教学吗?
在演讲结束后,橄榄树师生并没有只关心“剑桥大学申请与录取”。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问题,足以看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Q:学生一开始是一张白纸,当他们一起进行团队项目时,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从一开始的茫然,到最后在小组中产出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成果呢?
A:无论是一群六岁的孩子在沙坑里玩耍,还是一群中学生设计出一款机器人,本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触发材料中发现的开放式问题,来驱动学习。
很多高二、高三目标明确的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更是有备而来。比如“剑桥大学不同学院会有什么区别吗?”“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学术的剑桥本科生来说,有哪些机会?”
一位刚刚进入橄榄树就读高一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迷茫:
作为亚洲学生,初到剑桥后,您认为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我在中国访问了很长一段时间,理解许多中国家庭为了把孩子送到世界各地而做出的牺牲。尽管英语不是你们的第一语言,但我不得不说现在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惊人(和2001年访问中国时相比),因此,我对你们的英语能力一点都不担心。同样,你会就读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专业学位,但你可以克服,因为请相信我们的录取标准。
但当你们离开自己的祖国,绕了半个地球去到剑桥或任何一所英国大学,你将置身于一个陌生的、非常不同的文化中。在剑桥,我们庆祝所有的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差异就会减少。几年前我遇到一位中国女博士,她对我说,自从来到剑桥,英语能力变差了,因为只和中国学生说话,所以你需要尽量融入不同文化。
同时,你可能会看到你的英国同学的父母经常来看望他,给他送吃的,帮他洗衣服,而对于你来说,这些都得自己做了。但这会让你更早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你会从中获得更多,但你也必须更成熟。
面对卡德维尔教授的反问:“所以,你想攻读的是自然科学吗?” 一位学生从容地答道:“我发现自己对工程学更感兴趣,尤其是生物工程。”
A:在剑桥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之前,你还需要花前两年的时间学习所有的工程学知识,之后再选择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领域。因此,在未来可能会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而不一定是我们申请时所认为的那样。这就是剑桥的魅力所在。
现场师生们都在思维碰撞中,得出了新的想法或决心作出改变。一位橄榄树同学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直到我们找到感兴趣的目标,并为之孜孜不倦。而这个目标不一定是剑桥,可以是更多的可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