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教材书、常被忽略的副科、无聊地背诵、开卷考?
一群有情怀理想的老师决心撕下标签,为个体与社会课来一场“叛逆”的狂欢。
-有时一个课时的知识点,总是忍不住拓展成两个课时来讲。因为真的很有意思。
-好在学校非常支持,我们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我们有时会给学生准备10本书做额外拓展。
为了撕掉这些刻板标签,他们还想了许多招……
老师们从确立大单元目标开始,以终为始设计评估方式,再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情况,建立联系、推动思考,最后鼓励反思,完成迁移。
想象一下,看到历史老师在课上拿出二次元图片,作为初中生的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就连血小板都化身二次元,日本为何万物皆可萌?借助“+1纸条工具”(由第一位同学们开始写下自己的假设,然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写下不同的假设,直到最后一个人。),老师可以获得所有同学的有意思的想法:日本人有想象力→日本社畜压力大?→战争输了,开始卖萌?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1纸条大胆猜想了日本萌化的原因,接着小心求证、验证假设,从而得出观点、形成结论,最后迁移。在求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在二战后的日本,人们开始从艺术作品中寻找能够抚慰心灵的东西,当时“二次元”概念尚未诞生,但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早期漫画家,确立了日本战后漫画的基调:强烈的现实关怀,重视社会批判与思想性。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漫画始终与社会脉搏共同起伏,经历了在质疑中兴起、饱受非议、渐渐被主流文化接受,甚至直接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在了解二次元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老师随即引入课本中《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内容。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的特点。
同学们不仅打开了对二次元、对历史课本的新认知,还通过“动漫产业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这一点,迁移到了“文学与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现状与风貌”。同学们还联系到了拓展阅读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卢塞恩》。
特别是文中提及的那座著名的“濒临死亡的狮子”纪念碑,不仅是对1792年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而牺牲的786名瑞士雇佣兵的永恒纪念,更是对和平与牺牲精神的崇高颂扬。除了领略瑞士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还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美好生活,发展家国情怀和全球意识。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将学习内容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唐朝历史时,老师用VR西市寻宝游戏,在寻宝过程中沉浸式浏览西市的商铺、人们的服装等,感受唐朝的繁荣。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时,我们还积极响应了临平区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普法宣传活动,邀请检察官进校园,与学生们一起开展了模拟法庭演绎等活动。
在上法国大革命这一课前,老师们以“路易十六死因调查”这一问题展开,引导同学们阅读了《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节选(卢梭和孟德斯鸠:如何构建现代社会)》《迈尔斯教授讲世界近代史》《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同学们有“侦探”身份加持,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从这些阅读的书籍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推理,思考路易十六为什么从一个人民心中的伟大君主变成了一只猪。在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老师只需要提供“脚手架”引导同学们继续抽丝剥茧,进而思考“路易十六被砍头后,法国大革命就结束了吗?”
同学们在艺术课上已经熟悉的《马拉之死》
结合并了解法国大革命后进入了无序的暴政时期
推动思考
和二次元的例子相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迁移,在产生迁移时,需要以既有的学习水平和储备为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进行理解性的学习,用核心概念与“大观点”组织知识,形成稳固而完善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不断反思。
橄榄树老师们自创了每学期不同的个体与社会校本作业,就连封面都是根据内容精心挑选设计。在校本作业中,老师们提供许多学习可视化工具,帮助同学们建立对知识点的逻辑架构,又在其中增设大量阅读拓展挑战。有时表面上看起来个社作业只有几道选择题和阅读思考,事实上,背后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
个体与社会老师们说:“在我们看来,对作业的「主动投入」,比表面好看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工业化的影响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看看同学们在便利贴上发表的观点就知道——所有同学都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点赞、评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激烈,即便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你来我往地唇枪舌剑。
“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不熟悉如何合理开采矿井并处理其产生的废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假设世界还没开始工业革命,那么世界还在农业时代。农业时代同样有大量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等问题。只有进入了工业时代,用机器来进行有效、合理的肥,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前提是需要工业化的机器。”
“我们好像享受了大部分成果,却没有真正体会每个矿工,每个市民,每个在烟雾里窒息的人,每个在战火下默默哭泣的人每个在人与人之间可悲的屏障之间失去空闲的人的感受:我们已经难以理解当年的每一个人所经受的被时代潮流席卷的刺骨寒冷,但我们知道,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受到的威胁,我们有了共产主义运动,有了工会,有了急迫的拯救环境的运动,而这些无一不是被禁锢的人性的呼喊·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的生活还能持续吗?”
这就是一次对作业的主动投入。
而这背后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在辩论交锋前,同学们阅读了《从⾯包到蛋糕:欧洲经济社会史》、《全球通史·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毒物与人类文明·公害事件与探索生态文明的历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课本中的人文主义拓展到《从希腊诸神到最后的审判》;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狄更斯《双城记》;从明治维新到许倬云《万古江河》比较分析异同;从俄国革命到思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为何还是被炸死?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拓展到大化改新,反思法国大革命。
-民主,是一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探究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尝试进一步分析王权与神权的关系。
-假如你是一位西欧庄园的庄园领主,设想并描述你一天的日常生活。你将如何分配时间来处理农田、管理农民、参与庄园经济以及宗教事务?
-中世纪城市与大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是如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大学又如何为城市注入了知识的活力?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中,哪些因素对帝国文明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结合史学家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英法联军损失惨重。你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意味着巨大的失败吗?为什么(不)?
-尝试代入历史情境,理解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军民为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做出的努力。这一次的大撤退行动是否让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事件?如果有,请写下来。
如何回答这些橄榄树个社校本作业中的问题?显然,仅盯着课本难以面面俱到。真正深刻的表达与严谨的逻辑,往往源自于大量额外的阅读。那些经典著作、专业文献、深刻评论,帮助我们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有宽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正是大量的阅读,让我们的言辞更加有力,思维更加缜密,能够在各种场合下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望远山而力行。而这些仅仅是杭州橄榄树个体与社会这一门课需要阅读的冰山一角。
--- END ---